当前位置:

第22章 伤疤与荣誉

Ctrl+D 收藏本站

一九九二年深秋,陈冲随《天与地》剧组来到越南一座临山傍水的小村。这里是莱莉·赫斯利普——《天与地》的女著书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故乡。

陈冲和其他演员们将在这里体验剧中人物的生活。导演奥立弗·斯东要求他们向当地村民学习插秧、挑担等农活,也要学会像他们一样嚼槟榔、赤脚走路和席地睡觉。

陈冲对“体验生活”的概念并不陌生,她赞同导演如此严谨的前期拍摄准备。但她被当地村民极度的贫困惊呆了。

车子在泥泞的道路上开了一整天,到达时已近黄昏。雨才停,空气如又热又粘的薄膜一样往人皮肤上贴。村民们陆续从水田收工,个个黑瘦,衣着破旧,他们瞪着这一车由政府护送的演员们,既惊奇又漠然。

陈冲打量着他们,顿时想到莱莉·赫斯利普的话:“我的奋斗,也将是为了我故乡的所有女人们能够有内裤穿……”她告诉陈冲:因为穷困,这里的妇女把穿内裤看成一种豪华,即便在她们的经期,也只得听其自然。

家家户户冒起稀淡的炊烟时,全村的孩子仍围在电影演员们的宿营地,因为这里正分发着比他们各自家中丰盛得多的晚餐。

陈冲看着这些战火余生者的后代:他们或许不必再经历他们父辈所经历的民族相戮和自相残杀,不必承受每平方公里几百磅炸药的轰炸,但他们仍立于最基本的生存线上。他们是战争的残者之后,是战争的寡母之后,是战争自身的后代。没有经历战乱的孩子们的神情和身体上都烙印着死亡、离难、饥饿。

陈冲吃不下去了。她试探着叫过一个小男孩,在他糊满泥浆的双手中放了一块牛肉。小男孩还没来得及把肉递到嘴里,已被一群孩子扭住。他们像一群小狼似的发出嘶咬声。

陈冲和几十朋友怎样拉扯,也扯不开他们,他们只得将自己的食物省下来,分给每个孩子,才算平息了一场恶斗。

第二天黄昏,当所有演员结束了一天的田间劳动回到宿营地时,见更大一群孩子已集合在房子周围,黑沉沉的一片,眼睛和嘴都希冀地张着。

从此由当地政府派遣的安全保卫人员便负责驱赶孩子们。

问题更大的是睡觉。村里的房子都没有门,女演员们的屋外,有六个安全人员守护。第一天晚上,女演员们准备就寝了,见六个男性安全人员仍在门口端端站着,感到颇尴尬。对他们婉转地发了逐客令,他们却面无表情地仍站在原地。

“你们不走开,我们怎么睡觉?!”—个女演员终于直截了当地说。

回答是:正因为她们要睡觉,他们才必须守在跟前。

女演员们面面相觑。

安全人员们强调:他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保护她们。

一个女演员说:“可你们总得睡觉啊……”

他们指指脚下,说:“我们就睡在这里。”

女演员们以为自己听错了。不久,果见六个男子解下身上的胶皮雨衣,铺在被雨水泡稀,又被人足、牲口蹄踏烂的泥地上,然后躺下去,怀里抱着武器。

患严重失眠症的陈冲即使用了安眠药物也无法在这种环境中安睡:潮热的草席,潮热的空气中充满尖叫的蚊蚋,加上咫尺之隔的门外,又泥又水的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一帮带武器的男人。

每天早晨五点,演员们与村民一块起床,摸黑踏进水田,开始一天十多小时的耕作。

看看这时的陈冲,穿一件当地农妇的宽腿裤,一件土织土染的绛红小褂,汗水和泥浆把她的头发粘在脸上。她能够灵巧地闪动腰身,将一筐筐肥料担进田里;也能够像当地村妇一样,吐出血红的槟榔渣。半个月下来,即使知情人,也很难将她同普通农妇区分开来。

日子是艰苦之极的;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极难往下捱的。

陈冲的脚掌心出现了一小块溃疡:由于水田的泥水太污秽,大量霉菌感染到陈冲的脚上。她起初并不在意,照样每天十多个小时泡在水田里。溃烂迅速恶化,她连正常行走都很困难了。当地医疗条件极差,陈冲眼看自己的脚变得不忍目睹。

直到全体人员撤回城里,陈冲的伤才得到适当治疗。此时她已完全不能走路,医生警告她,虽然他正以最有效的抗菌素控制创面,但她仍是处于患败血症的边缘。

陈冲紧张了,问道:“假如我得败血症,会给我截肢吗?”

医生告诉她,他会尽量不使那样的极端情形发生。

回到美国,在更先进的医疗条件下,陈冲的脚伤被很快控制了。但很长段时间,她那只绑了层层绷带的脚都在妨碍她行走和动作。

一九九三年二月,陈冲结束了《金门桥》的拍摄,赶赴《天与地》的摄制外景地。由于拍片时间的冲突,她已不得不牺牲一部她喜爱的《喜福会》中的角色扮演。

陈冲扮演的是女主人公的母亲,从三十岁直演到七十多岁。不仅年岁的巨大跨度给刚满三十岁的陈冲造成表演难度,人物饱受战争创伤的心灵,如何通过不多的台词、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对陈冲来说,它的难度超过了她曾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

这是一个习惯了灾难,同时忠实于自己佛教信仰的母亲。是个充满母性温柔又带着农妇粗糙的女人。她将两个儿子送去参加抗美游击队时,她那么复杂地望着他们三步一回头的远去;她那压抑的饮泣。

陈冲自己没有做母亲的体验,但她坚信每个女人都潜藏一座富矿般的母性,只要勘探到它,奋力开掘它,它便是无尽的。任何一个女性在爱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儿童,甚至任何一个小动物时的情感;那种带一点专横却淋漓着温柔的感觉,便基于母性。

由此,陈冲更进一步认识到,母性之爱的最基本元素是对于牺牲的甘愿。这种牺牲从她忍受分娩的巨大痛苦时便开始了。因而,母亲的形象,不管是幸福还是痛苦,她本身便有一种悲剧力量。

陈冲在对她所扮演的母亲角色深思许久之后,觉得她要捕捉的内心感觉渐渐有了。她想起十多年前,外婆为她送行时的眼神——她将远渡重洋,归期难卜:外婆虽然微笑,虽然满嘴的吉利话,而眼神却透露了她的真实心情,那是茫然的,对骨肉重逢不敢期望太甚的。她还想到妈妈,虽然妈妈与她时别时聚.而每回分别,妈妈的眼神仍是盈满担忧;每回到最后的一瞥,女儿便在妈妈眼里变得稚幼了。

陈冲已经完全像个农家母亲一样大口地扒米饭,同时迅速将自己碗里的饭拨给孩子;大口大腔地咤斥孩子,而当孩子们离别她时,她在一瞬间表现的心碎和隐忍,将一个母亲的柔的一面全然剖露。

看了一些片断的样片后,奥立弗·斯东对陈冲的表演非常满意。本来他以为陈冲一直靠本色和天姿去演戏的,这时他才明白这个中国女演员竟如此用功。她的表演完全不带有过去她任何一个角色的表演痕迹;可以说她毁去了曾经若干美丽神秘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对于艺术,陈冲是那样的慷慨。

其中有一场戏是母亲随女儿(女主人公)来到城里一个富有人家做女仆。当母亲发现女儿陷入对男主人的幻想,一念之差与他发生了关系而怀孕后,她凶狠无比地斥责女儿,并有惩罚女儿、连同她的梦想与她一同毁掉的欲念。她那爆炸般的恼怒很快又被怜爱代替,而怜爱渐又变成悲哀的木讷。直到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发现实情,将这对女仆母女要立即逐出门时,母亲马上以她富于人世经验的心衡量了局势,跪倒在女主人面前,并一把拉着女儿也跪下,以威胁加利诱的语言,说服女主人接受她的女儿做这豪宅中的第二位太太。她口舌变得异常灵利和锋利,眼神变得那样机敏和狡猾,对女主人说:“她会做一位最好的二房太太……不管怎样,你使唤她;你是头一位,她永远是第二位……”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