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8章 不做ChinaDoll

Ctrl+D 收藏本站

Mast of my career up until now has been spent playing vulnerable asian girls.Not that there is anything wrong with it,but you just get sick of playing hookers or mistresses like in Taipan……I want a part that race doesn't matter.

It's a burden that you always have to be so glamorous and pretty.I don't have to for this.I can concentrate on my acting.

——陈冲答《洛杉矶时报》记者问

《末代皇帝》之后,陈冲几乎每天都接到新片约。用她自己对多方采访的记者的话说:“几乎被剧本淹没了。”不再是衬托式的小角色,用好莱坞语言形式,是些“有肉可啃的角色”。剧本被一摞摞送到陈冲手里,甚至不需她从头至尾通读,为省她的时和力起见,许多剧本前面附有一两页纸的剧情梗概以及对她的角色的阐述。

几乎所有被推荐给她的角色都有雷同处。就是人们从《大班》以及《末代皇帝》中得到的对她那种东方式性感的向往。东方人对于性的体现使好莱坞感到某种刺激、新奇,他们似乎在陈冲身上发现了这不可能的、神秘的魅力。似乎陈冲带来的东方风靡将会使好莱坞市场创一个新的价牌。

既不可能,就不求甚解,东方之美就美在它的遥远、神秘,彻底了解了,便损失了那份美。好莱坞的制片商们便是这样去懂得陈冲与东方美的关系。他们甚至为陈冲编写剧本,把一些不可理喻的东西归纳为东方情调。

陈冲很快发现自己将走入套路的危险,人们在善良的意图下正将东方女性和她表征化,符号化。

那个以极端柔顺、极端奴性来侵占“大班”之心的美美,那个染鸦片瘾,在两种性爱之间骑墙、最终疯魔飘逝的婉容,都大幅度提高了好莱坞对东方女性的兴趣。这是种天真,不求甚解的兴趣。也是老道于电影市场之人的心血来潮。对此,陈冲完全明白。

送来的剧本陈冲尽量通读。她希望能从中淘出一个意外——不拿东方女性做古老美丽的标本来欣赏,而将她们做同等灵肉来体现的角色。但却没有。所有剧本中需要陈冲去扮演的角色,都在一定程度上重复。

终于,陈冲在剧本中发现了《英雄之血》。它有一个女角色,说不清她是哪国人。因为这是描写未来世界的故事,未来似乎抹煞了一切民族的特征。这个女角色属于什么民族成了最次要的问题。她是个刚烈、勇猛,与人格斗时像头雌豹的女子,用最直接、原始的方式表达情感,完全去掉了好莱坞的东方女性的征号:复杂而病态,浑身是男人的陷阱。这个女角色还锲合陈冲的一句小带哲理的说法:“女性本身就是一个种族,不管她来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女性这个种族是独立存在的。女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陈冲马上告诉她的经纪人,她希望得到这个角色。

并不那么容易。这个女角色虽不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作者在剧本中暗示了她来自亚马逊流域。兼作导演的编剧很难想象一个优雅病态的“皇后”陈冲怎样一跃而成为—个女斗士。

在经纪人的推荐下,导演和陈冲见了面,交谈之间,他忽然发现陈冲有相当奔放的气质。而当陈冲向他谈到自己对剧中女主角的想法,他甚至看到了陈冲粗犷的一面。

导演告诉陈冲,带一点警示,这个女角将是不美的,面孔上有条狰狞的伤疤。

陈冲玩笑道:“那我可以给观众一个特大意外。”

导演有所动心。但接受陈冲意味着重写这个角色。他对陈冲说他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

陈冲发现这位编剧兼导演有着与其他导演完全不同的气质。他没有大而化之的许诺,对女演员的捧场。他非常诚实,是那种心里有十分嘴里却只有三分的人:他其实已十分欣赏陈冲,却含而不露,每句话都讲得充满诚意又绝对负责任。

陈冲不知不觉已放下了好莱坞式的策略性词令,直接而同样充满诚意地说:“我真的很想演这个角色,希望你能让我演它。”

陈冲不加掩饰的对这角色的向往感动了导演。导演奇怪:这位刚刚走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女明星怎么会如此朴实,毫无矫饰,不像某些其他女演员,行为上在拼命争夺一个角色,口头上却又要表现不屑,表示自己手中有大把角色在任意挑选。

导演当场拍板,由陈冲来演这个女主角。

不久,陈冲发现被送来的分场对白剧本中,已不是“带着亚马逊河的迅猛,有一双跋涉热带的长腿”,取而代之的是矮小精干的东方形象。“有着匕首般的灵敏快捷”。这个重新改写的人物,是基于陈冲的形象和气质的。

不知好莱坞根据演员而重写角色的例子有多少,至少陈冲幸运地邂逅了一例。

当记者们从美国和澳大利亚赶到《英雄之血》的外景地进行实地采访时,他根本认不出陈冲了。

外景地是设在距悉尼数十英里之外的沙洲上,惟一的人烟来自一座铁矿。矿上有上千工人,他们的妻儿老小组成了一个小镇,全镇所有是一座教堂,几家商店,一所学校和一个邮局。之荒凉,之隔绝,恰如影片的规定情景——原子时代后期的葬原。

记者发现这个在泥沙中与人格斗的女角色正是不久前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陈冲,他们便开始了对她的围攻。

“你让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剪了头发!”陈冲满不在乎地对记者们说:“十年了,头一次剪头发!”

一个记者马上在小本上记下对陈冲的形容:“她穿着碎布片——那种连叫花子都会拒绝穿着的褴褛衣衫;她脸上有道丑陋的伤疤,头发像被不负责任的剪刀扫荡过,显得参差不齐。……当别人指着这个女演员对我说:‘你一定认识她吧?’我瞠然。”

记者问起陈冲对丢失自己美丽形象是否遗憾时,她想也不想地说:“一点也不。”

“因为美丽多少是种负担。”她对记者们解释。“假使你演一个皇后,一个美丽的形象,那么你就有责任美丽。万一不美丽,似乎你就没尽到责任。在这部电影里,我不必美丽,所以我也没有负担,精力完全集中在表演上。”

记者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呢?”

陈冲笑着说;“因为它是个女“蓝波”(《第一滴血》中的男主角)。”

场面拉开,记者们果然看见这个身量不大的“女蓝波”如何勇猛,不知打的是哪家拳术,手脚快得惊人。收场了,“女蓝波”从地上爬起,捋起胳膊,露出一块血紫,对人们说:“这是真伤!”

从《英雄之血》,陈冲每演一个角色都让观众重新认识她一次。直到电视连续剧《双峰》,陈冲才又以乔伊这个角色展示了她东方的、摄人魂魄的美丽。

《双峰》是当年全美收视率最高的连续剧。虽以一宗凶杀案为主线索,但编、导、演全班人马都在艺术上有极严肃的追求。它的艺术上的探索性和故事情节的通俗性使它达到了雅俗共赏,从而在社会的每个阶层都有它大批的观众。地铁站、快餐店、公共洗衣房、甚至大学的图书馆,到处有人在谈论:“××究竟是谁杀的?……”或者:“××是正派的还是邪恶?……”

陈冲所扮演的乔伊——一个来自香港的富孀,小镇上惟一的外国人,给观众留下了不亚于婉容皇后的印象。当大学生们谈起陈冲的乔伊时,总是一派惊叹,“Boy,Sheissopretty!”(老天爷,她可真漂亮!)

  • 背景:                 
  • 字号:   默认